首先,“唐明皇”的称呼来源于他的谥号。在中国古代,皇帝死后会根据其生前的政绩和行为被赋予一个或多个谥号。李隆基的谥号是“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”,其中的“明”字就是“唐明皇”这个称呼的来源。这个谥号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他在位期间所取得的成就的高度评价。

其次,“唐明皇”的称呼也与避讳有关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对皇帝的名字是要特别避讳的。由于李隆基的“玄”字与清朝康熙皇帝的名字中的“玄”字相同,为了避讳康熙的名讳,因此在清朝时期,人们开始用“明皇”来代替“玄宗”称呼李隆基。这一点在清朝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。
另外,白居易的著名诗歌《长恨歌》也对“唐明皇”这个称呼的流传产生了重要影响。《长恨歌》讲述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,诗歌开篇就写到:“汉皇重色思倾国,御宇多年求不得。”这里的“汉皇”实际上指的是唐玄宗,由于该诗的影响深远,人们在后来的历史中常常将他称为“唐明皇”。
李隆基在位期间,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,任用了一批贤能的大臣,如姚崇、宋璟等,使得唐朝进入了历史上著名的“开元盛世”。然而,在他晚年时期,由于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和怠慢朝政,宠信奸臣,最终导致了“安史之乱”,唐朝也因此由盛转衰。
综上所述,唐玄宗又称“唐明皇”的原因既和他的谥号有关,也和避讳以及文化传承有关。通过对这些历史细节的研究,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皇帝。